小麥是世界性的主食。我國小麥產量僅次于稻谷,主要產區在長城以南,長江以北的黃淮平原,小麥具有較好的耐貯性,適合長期貯藏,在正常條件下貯藏3年,仍能保持良好的品質,是一種重要的貯備糧。新收獲的小麥,通過貯藏一段時間后,不論種用品質、工藝品質和食用品質,都會得到全面改善。
一、小麥的貯藏技術
貯藏小麥的原則是“干燥、低溫、密藏”。通常采用的貯藏方法有以下幾種。
(1)常規貯藏。常規貯藏小麥的方法,主要措施是控制水分,清除雜質,提高入庫糧質,堅持做到“四分開”(水分高、低分開,質量好、次分開,蟲糧與無蟲糧分開,新糧與陳糧分開)貯藏,加強害蟲防治與做好密閉貯藏等。
(2)熱密閉貯藏。熱密閉貯藏小麥,可以防蟲、防霉,促進小麥的后熟作用,提高發芽率。具體方法是:利用夏季高溫曝曬小麥,注意掌握遲出早收、薄攤勤翻的原則,在麥溫達到42℃以上,最好是50~52℃,保持2小時,然后迅速入庫堆放,平整糧面后,用曬熱的席子、草簾等覆蓋糧面,密閉門窗保溫。
(3)冷密閉貯藏。冷密閉貯藏即低溫密閉貯藏,是小麥安全貯藏的基本途徑。小麥雖耐溫性強,但在高溫下持續貯藏,會降低其品質。而低溫貯藏,則可保持其品質及發芽率。
冷密閉貯藏的操作方法有兩種,一是在冬季寒冷的晴天,將小麥出倉攤開冷凍或利用皮帶輸送機進行倒倉,并與溜篩結合進行除雜降溫,使麥溫降至0℃左右或5℃以下,然后趁冷入倉,并關閉門窗進行隔熱保冷密閉貯藏;二是在冬季寒冷的晴天,對糧堆進行機械通風,使麥溫降低到0℃左右或5℃以下,然后再進行隔熱保冷密閉貯藏。通過如此處理的小麥,能有效的抑制蟲霉生長繁殖,避免蟲蝕霉爛的損失;穩定糧情,延緩品質劣變。另外,利用地下倉貯藏小麥,也能延緩小麥品質劣變。
(4)“雙低”貯藏和“三低”貯藏。“雙低”貯藏,又稱低氧低藥量貯藏。這種方法具有操作簡單、防治效果好、費用低的優點,深受廣大基層保糧職工的歡迎,目前已經成為我國糧食貯藏的一項主要技術措施,得到了廣泛地推廣應用。“雙低”貯藏是氣調防治與化學防治相結合的一種方法。由于糧堆處于密封狀態,磷化氫氣體向外滲漏少,能保持糧堆內具有較長時間的有效濃度;糧堆內含氧量降低,二氧化碳含量增加,惡化了害蟲的生態條件,對磷化氫毒效的發揮起了增效作用;在低氧、低藥加上低水分的聯合效應下,糧食的生命活動和微生物的繁殖受到了抑制,害蟲死亡,因而使糧食處于穩定狀態,能夠安全貯安全水分的貯糧,凡降氧較困難,用自然降氧法不易達到殺蟲、防霉、制熱效果的,均可采用“雙低”方法貯藏。為了保障糧食的食用衛生,目前“雙低”貯藏使用的藥劑只限于磷化鋁片一種。
二、小麥粉的貯藏方法
(1)控制水分。由于小麥粉是比較難貯藏的品種,所以貯藏中要嚴格控制水分和貯藏溫度。一般認為小麥粉水分在13%以下,溫度在30℃以下,可以安全貯藏;水分在13%~14%,溫度在25℃以下,變化較小;水分在14%~14.5%,溫度在20℃以下,通常可貯藏2~3個月;水分再高,貯藏期就更短。另外,新出機的小麥粉,溫度較高而散熱緩慢,不宜立即堆垛。
(2)注意儲藏條件。小麥粉是可以直接食用的成品糧,要求倉房必須清潔、干燥、無蟲;包裝器材應潔凈無毒;切忌與有異味的物品堆在一起,以免吸附異味。
(3)合理堆放。小麥粉儲藏多系袋裝堆放,袋裝堆放有實堆、通風堆等。干燥低溫的小麥粉,宜用實堆、大堆,以減少接觸空氣的面積;新加工的熱機粉宜堆小堆、通風堆,以便散濕散熱。不論哪種堆型,袋口都要向內,堆面要平整,堆底要鋪墊好,防止吸濕生霉。
(4)密閉防潮。由于小麥粉吸濕性強,導熱性差,采取低溫入庫密閉儲藏,可以延長安全儲藏期限。即在春暖以前,將水分在13%以下的小麥粉,利用自然低溫入庫密閉儲藏。密閉方法可采用全倉密閉或糧堆壓蓋密閉,也可采用塑料膜密閉糧堆的方法。這樣既可防潮、防霉,又能造成一定的缺氧環境,減少氧化作用和害蟲感染。
(5)嚴防蟲害。小麥粉容易生蟲,一旦生蟲,較難清除,熏蒸殺蟲效果雖好,但蟲尸仍留在粉內,影響粉質和食用。因此,小麥粉要嚴格做好防蟲工作。防蟲的主要辦法是徹底做好小麥、面粉廠、面袋及倉房器材的清潔消毒工作,以防感染。
|